我所认识的蒋介石--读后感
看了一半的时候,我就有想停下的意思。在读书前半部分的过程中,我就发现,书里充斥着蒋介石的厌恶。从文中的语气来看,全然有一种《狂人日记》的口吻,难道那个时代里,表达这些想法的语气都是这个样子的?“蒋、何以为孙良诚能杀日本人就变成了蒋、何的仇敌了,这是多麽奇怪的事”,“不然,那赵家的狗,何以看我两眼呢”。我甚至在想,难道蒋介石没有一点正面的表现吗?我不相信。我知道蒋介石做了很多很多的坏事,可以说丧尽天良,但我不想了解他做了哪些个坏事情,我想得到的是对他中肯的评价与认定。正如许多年前,我想了解真正的曹操一样。无意之中,我看到了《蒋介石自传》这本书,接下来,我会看这本,然后再看布赖恩·克罗泽的《蒋介石传》。让我彻底了解蒋介石,从而避免陷入“胜者为王败者寇”的套路。
曾经看过一些犯罪心理学的文章,说一个罪大恶极的杀人犯写的日记,里面把自己描述成拯救被害者的英雄,讲到自己如何地受伤害,自己如何做着正确的事情来帮助别人,来主持正义。我担心《蒋介石自传》就是这样子,我甚至害怕这本回忆录也是这个样子。因为,我听过《汪精卫自传》中汪精卫对自己、对党、对孙中山、对国家的描述,他是如何牺牲自己来拯救这个国家。这又让我想起了那部电影《十月围城》,信仰的不同,让他们为了同一个梦想做出了不同的事,坚持不同的道义,甚至由此成了势不两立的团体。我想在他们各自的日记中(假如有的话),他们描述的也是自己如何为了自己的梦想,牺牲自己拯救他人、拯救国家、拯救这个民族。
所以,对一个人中肯的评价,不决定于别人怎么说,甚至也不在于自己怎么说,要经过时间的沉淀后,从人类社会的角度来评价他(或她),当时的嬴政如此,曹操如此,蒋介石亦如此。
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